石灣古鎮位於廣東省佛山市,是中國陶瓷文明的發源地。石灣有出土世界最早的陶片——貝丘遺址,記錄了人類制陶史上的文明。 石灣東平河畔上有座古灶,依山而建,宛如一條臥伏長龍,俗稱「龍窯」。該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,即一五□六年至一五二一年,因其坐北向南巧得南風,得名「南風灶」,後人稱其為「南風古灶」。 在許多佛山人的心裡,陶瓷是最能代表佛山歷史文化的,這座見證了中國陶瓷業風雨歷程的古灶五百年來,窯火不斷,薪火相傳。 南風古灶為當年霍氏家族所建。據有關資料記載,石灣霍氏始祖是從山西遷入的。霍氏始祖原在山西經營陶器燒制,後南遷,輾轉來到石灣,在元代龍窯(文窯)的基礎上建造了南風灶。 據現藏於佛山博物館的石灣《霍氏族譜》記載,在南風古灶之前,南方各地的窯灶都不能有效地控制窯溫。原來的文窯兩旁設有兩個用於添柴的火眼,而南風古灶在原有的基礎上將火眼增加到五個,這樣一來既克服了窯灶火候不均的缺點,又能很好地控制窯溫。 南風古灶幾百年爐火興旺,燒制的陶器品質上乘,而南風古灶灶尾的一棵榕樹與古灶相生數百載成為一段佳話。南風古灶灶尾側面牆上生長著一棵榕樹,這棵榕樹幾百年來一直枝繁葉茂,為古灶擋風遮雨,當地有人認為正是這是棵榕樹的「保護」,古灶才有這麼長的歷史。 而當地的老窯工們則認為南風古灶之所以能保存幾百年,與窯工們的精心呵護有關。據了解,當地的窯工大約每隔三四年就會對古灶進行保養、維修,幾百年來從未間斷。 南風古灶是石灣制陶業繁榮時期生產技術進步的產物,也是中國南方陶瓷生產技術承前啟後的裡程碑。據了解,明清時期石灣有一百零七條窯灶,約有六萬人從事陶瓷業,於是石灣有了「石灣瓦,甲天下,旁及海外之國」的美譽。 至今南風古灶仍沿襲古法生產,以木柴為燃料,由燒窯師傅操縱龍窯爐火。由於其燒制的陶器品質上乘,很受各方人士的喜歡。據了解,南風古灶呈拋物線狀,避免了灶火往上直沖,使得火溫均勻,因此燒制出來的陶器品質上乘。 鑒於南風古灶的歷史地位,二□□一年有關部門將南風古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後來南風古灶又以「連續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柴燒龍窯」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,被譽為「活的文物」。 今年,南風古灶迎來了五百年華誕,從而寫下了:南風古灶,五百年薪火相傳的佳話。
第一手來源:廣東新聞網
第二手來源: 中華博物http://www.gg-art.com/viewNews/index_b.php?newsid=9042
CC
本作品由bwwtc3B03-0910製作,以共享創意署名-非商業性-禁止衍生 3.0 香港 授權條款釋出。
此作品衍生自gp3china-3b.blogspot.com。
超出此條款範圍外的授權可於http://gp3china-3b.blogspot.com/查閱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